- 发布人:xnxy120
- 时间:2025-08-05
- 来源:
- 浏览量:0
本网讯(通讯员 袁微)近日,正在开会的汪先生突然愣住了——话到嘴边说不出来,右手握不住笔,右腿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开步。同事们赶紧把他送进江南娱乐网址登录 ,检查结果让所有人揪心:脑中风!可奇怪的是,40岁的汪先生既没有高血压、糖尿病,血管里也没发现常见的硬化斑块。直到做了脑血管造影,医生才找到元凶,一个名叫“颈动脉蹼”的陌生结构。这个藏在血管里的“薄膜”,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“不明原因中风”的幕后推手。
什么是颈动脉蹼?
我们的脖子两侧有两根向大脑供血的 “主干道”—— 颈内动脉,而颈动脉蹼就长在它的起始处(紧邻颈总动脉分叉的地方)。它不是我们常听说的 “动脉硬化斑块”,而是从血管壁(大多是后壁)向管腔里突出的一层薄膜状或网状结构,就像血管里长了一小块 “多余的膜”。在CT血管成像(CTA)或血管造影(DSA)上,它看起来像一条光滑的“细线”横在血管里,专业上叫“隔膜样充盈缺损”。
小小薄膜,为何会引发中风?
颈动脉蹼本身不会脱落,但它会悄悄“搞破坏”:这层膜就像河流里的礁石,原本顺畅的血流经过时,会在它后方形成“漩涡”和淤积区,让血流速度变慢。而血流一慢,血小板容易扎堆,凝血系统被激活,慢慢就在膜附近形成血栓。一旦血栓掉下来,就会顺着血流冲进大脑,堵死细小的脑动脉。这就是缺血性脑中风(脑梗死)的由来。
怎么揪出这片“危险薄膜”?
颈动脉蹼很会“藏”,但对它多一分认识,健康就多一分保障;早一步检查确认,生命就少一分风险。
1、筛查首选:颈部血管超声
方便、无创,能在颈动脉分叉处看到薄膜样结构,还能发现血流 “打漩涡” 的信号。但有时可能看不清楚,容易漏诊。
2、确诊“利器”:CT 血管成像(CTA)
打一针造影剂再做 CT,能清晰看到这层薄膜的形状和血管狭窄程度,是目前常用的“金标准”。
3、备选方案:磁共振血管成像(MRA)
不用X线辐射,效果和CTA差不多,但对血管里的钙化不敏感,有时不如CTA呈像清晰。
4、“终极手段”:数字减影血管造影(DSA)
能动态看到血流的全过程,是最清晰的检查。但需要穿刺动脉(有创),一般在其他检查查不清时才用。
血管如同生命的航道,那些藏在水流深处的“暗礁”,最易在不经意间引发危机。颈动脉蹼虽不常见,却是青中年“不明原因中风” 的重要“隐形杀手”。当 50岁以下人群突发中风或短暂性脑缺血(TIA),又没有高血压、高血脂、吸烟等传统风险因素时,千万别忽略颈动脉蹼这个潜在威胁。
一审:李丽君 二审:李莉 许莉珺 三审:蒋玉兰